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日前,針對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對于材料減震、吸能等方面的性能需求,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開展合作,借鑒天然生物材料三維互穿微觀結構的理念,將鎂熔融浸滲至增材制造的鎳鈦合金骨架,構筑成輕質、高強、高阻尼、高吸能鎂—鎳鈦仿生復合材料。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fā)表于《科學進展》。
金屬所研究員劉增乾表示,科研團隊對自然界“結構—性能關系”的理解,為設計綜合性能優(yōu)異的新材料提供了獨到的思路。
據(jù)悉,與人造材料相比,天然生物材料的宏觀力學性能通常顯著優(yōu)于其基本結構單元的簡單加和,本源在于其復雜、多尺度的自組裝結構。
除了高比強度、比剛度以及優(yōu)異的導熱與電磁屏蔽等性能,鎂的阻尼性能顯著優(yōu)于大多數(shù)工程金屬材料,甚至可比肩一些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但其強度與耐熱性明顯高于高分子材料,因此在減震、吸能、降噪等方面突顯優(yōu)勢。
“鎂及其合金的強度、剛度、塑性和斷裂韌性仍低于鋼鐵和鋁合金,且抗高溫蠕變能力差,制約了其廣泛應用?!眲⒃銮f,科研團隊利用微觀三維互穿仿生結構研制出新型仿生復合材料,不僅實現(xiàn)了鎳鈦增強相與鎂基體在性能優(yōu)勢上的互補與結合,而且賦予材料形狀記憶與自修復功能。
新型仿生復合材料通過多重機制分別提高強度和阻尼性能,突破了兩者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實現(xiàn)了鎂合金的強度、阻尼和能量吸收效率等多種性能的良好結合,綜合性能優(yōu)于目前已知的工程材料,有望成為精密儀器、航空航天等領域需求的新型阻尼減震材料。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a5581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