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0日是第6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題為“創(chuàng)新爭先、自立自強”。全國將開展全國科技周、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發(fā)布、各地“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等一系列科技主題活動。為展現(xiàn)中國科學院科技工作者良好形象和精神品質(zhì),弘揚科學家精神,特制作本專題,展示中科院入選各地“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優(yōu)秀科學家的精神風貌。

賀麗生

發(fā)布時間:2022-06-01

來源:【字號:

  主要事跡 
  賀麗生研究員于2013年8月正式加入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四完成人),海南省領軍人才,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計劃之南海名家。自工作以來,她一直致力于深海乃至深淵生命科學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尋找科學與工程相結(jié)合的新方向,為發(fā)展深海事業(yè)而努力鉆研、開拓進取。個人事跡描述如下:

  1、另辟蹊徑,勇于開拓,深入研究

  賀麗生研究員一直從事于海洋科學的研究,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fā)專項課題、中科院深淵專項B課題、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以深海宏生物為研究對象,從物種鑒定、分布特征、分子適應機制以及共生等角度進行了系統(tǒng)性研究。研究之初,國內(nèi)外關于深海生物在分子領域的研究寥寥無幾。經(jīng)過數(shù)年潛心研究獲得的成果包括:①發(fā)現(xiàn)了柔壁菌門微生物是深海生物腸道核心共生微生物,相關研究一經(jīng)發(fā)表,立即得到美國微生物協(xié)會兩位主席Moselio Schaechter教授和哈佛大學Roberto Kolter教授迅速做出評價,認為該研究提供了深海生物與柔壁門共生菌共同應對深海極端環(huán)境的確實證據(jù)(該菌習慣上被認為只是人畜病原菌),也為進一步認識和利用柔壁菌門微生物提供了必要前提;②揭示了骨架蛋白、非極性氨基酸及轉(zhuǎn)錄后剪切過程在深海生物適應高壓環(huán)境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深海/深淵生物從DNA合成、RNA轉(zhuǎn)錄后修飾、蛋白翻譯及翻譯后修飾等多角度、多層次地適應極端環(huán)境;③從深海共生菌中分離和改造出了目前活性最高的唾液酸合成酶,并且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為高效低成本生產(chǎn)唾液酸提供了條件。在國際有影響力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影響因子5.0)、Nucleic Acids Research(影響因子11.6)、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影響因子12.5)、Cell Mol Life Science(影響因7.1)、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影響因子5.6)等發(fā)表了60余篇論文,總引用達800次,h-index 17。

  2、迎難而上,合作創(chuàng)新,實現(xiàn)關鍵設備國產(chǎn)化

  深海特別是深淵生物的研究與陸生生物的研究相比,相差甚遠,原因之一便是獲取生物樣本困難。因此,為攬瓷器活,先做金剛鉆。賀麗生研究員與工程部門緊密合作,研制了生物誘捕器、保溫防逃逸裝置及底棲生物負壓吸引器等,解決了深海及深淵底棲生物的采樣問題。這些裝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目前已在多個航次中包括南海、南海冷泉、馬里亞納海溝、菲律賓海溝、印度洋熱液區(qū)甚至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淵獲得了成功應用,捕獲了大量深海及深淵生物樣品,為我國深海及深淵生物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3、堅守一線,敢于嘗試,投身深??瓶?/p>

  作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賀麗生研究員克服了生理和心理的障礙,積極參加海上科考航次。2014年至今,共參與了大小科考航次10余次,包括5次遠洋航次,海上工作時間達300余天,其中最長的一次是72天。2016年5-6月,在深淵樣品匱乏的情況下,賀麗生研究員申請參加了中國大洋37航次,開展了長達44天的海上科考工作。在此航次中,搭乘我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6200米深處;2019年1月-2月,賀麗生研究員遠赴西南印度洋熱液區(qū)參加了深海所組織的TS10航次。這個航次橫跨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也是賀麗生研究員的第一次“海上春節(jié)”,此次科考克服了西南印度洋惡劣的海況,收獲了大量的深海熱液區(qū)生物樣品,也更堅定了她參與一線科考的決心;同年,也就是2019年9月-11月,賀麗生研究員又繼續(xù)參加了TS14航次,歷時50天。在此航次中,賀麗生研究員搭乘了“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下潛至3000米,獲得了珍貴的深海生物樣品。

  2020年10月-11月,賀麗生研究員參與了“奮斗者”號萬米載人深潛器的海試任務。在此次航次中,賀麗生研究員搭乘“奮斗者”號下潛至10902米深度,成功獲得了萬米海底的生物樣品,及一些原位測試的數(shù)據(jù),同時也為后續(xù)的萬米載人深潛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這是首位到達被稱為“地球第四極”的挑戰(zhàn)者深淵的華人女性科研人員。

  4、以己之力,回報社會,積極參與科普

  為了讓更多的人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jīng)略海洋,作為一名海洋人,將自己所學回報社會是賀麗生研究員的責任和擔當。為此,賀麗生研究員一直積極參與各類海洋科普教育活動。2021年3月參加了中科院“SELF格致論道”公益講壇活動,借助此平臺向社會公眾介紹了了我國深潛事業(yè)以及她萬米深潛的經(jīng)歷;同時參與拍攝中國科學院第十七屆公眾科學日宣傳片,宣傳中科院科普活動;參與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的科普日活動,并做了“萬米深潛”的報告;為中國少兒出版社“十萬個為什么”雜志撰寫文章等。

  感人故事

  海上春節(jié)

  2019年1月,春節(jié)的腳步臨近,所有的工作像往年一樣正常進行著,大家都期待著春節(jié)假期與家人團聚。賀麗生研究員也期盼著,終于可以回老家與2歲的女兒團聚了,女兒因為在三亞無無人照料,只能由媽媽在老家?guī)兔φ湛?,每次與家里視頻通話的時候,女兒都會問“媽媽什么時候回來”,每次賀麗生研究員的回答都是“快了,快了”,今年春節(jié)終于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了。但是在收到航次備航通知后,賀麗生研究員沒有絲毫的猶豫,毅然決定參加航次。在安撫了女兒后,她于2019年1月踏上了遠赴西南印度洋熱液區(qū)的深海所組織的TS10航次。這個航次依然遇到了“不負眾望”的惡劣海況,據(jù)賀麗生回憶,當時一直嘔吐,吃什么吐什么。這個航次橫跨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也是賀麗生的第一次“海上春節(jié)”。但是,這也是一次豐收的“春節(jié)”。此次科考克服了西南印度洋惡劣的海況,收獲了大量的深海熱液區(qū)生物樣品,獲得了熱液蝦、魚、貝等樣本,掌握了珍貴的第一手海底生物及生態(tài)素材,也更堅定了她參與一線科考的決心。

  萬米深潛

  2020年10-11月,賀麗生研究員參與了我國自主研發(fā)的載人深潛器“奮斗者”號的萬米海試任務,在此次航次的下潛人員中,她是唯一參與下潛任務的女性科學家。一個萬米潛次過程長達14個小時,潛器回到甲板上已經(jīng)是傍晚7點鐘了,為了避免樣本變性,她來不及休息,立刻對采集的樣本進行了各種處理,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鐘,才把所有采集的樣本處理好,然后才去休息。萬米潛次結(jié)束后,很多人問她怕不怕。賀麗生研究員說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挺吃驚的,因為她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她說可能是對“奮斗者”號研發(fā)過程的全面了解,以及工程團隊精益求精、團結(jié)奮進的精神給了她信心。

(責任編輯:侯茜)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