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衛(wèi)東研究員撰寫的《“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正式出版,這是第一本系統(tǒng)闡述關于“一帶一路”包容性全球化的著作 。
中國地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商務印書館7日共同在京主辦了新書發(fā)布會。
劉衛(wèi)東研究員簡要介紹了該書的背景和主要觀點。該書針對“一帶一路”倡議是開創(chuàng)包容性全球化道路重要嘗試的觀點,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并收錄了他近年來有關“一帶一路”及包容性全球化的論文和重要采訪,是第一本系統(tǒng)闡述包容性全球化的著作。
他指出,“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一帶一路”建設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jīng)濟,但它不是簡單地延續(xù)以往的經(jīng)濟全球化,而是全球化的一種新的表現(xiàn)形式,其中的突出特征是融入了‘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即倡導包容性全球化。
其包容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開放包容”和“平等互利”的建設理念。不劃小圈子,不搞“一言堂”,秉持開放態(tài)度,歡迎所有愿意參與的國家和地區(qū)平等地參與。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耙粠б宦贰碧貏e強調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等。三是“和而不同”的文化觀念。在維護文化多元性基礎上共謀發(fā)展、共求繁榮、共享和平,是大多數(shù)國家的共同愿意。簡單地講,‘一帶一路’是包容性全球化的表現(xiàn)”。
在會議第二階段,與會專家學者針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意義、進展及其對科學研究提出的重大需求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包容性全球化的理念對于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讓這個倡議獲得更多國家和地區(qū)的支持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陸大道院士和崔鵬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葛全勝研究員,商務印書館李平副總編輯,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劉毅研究員和張國友研究員等近百科研人員出席了活動。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