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創(chuàng)新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賀信中作出的“兩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jīng)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實現(xiàn)科學技術跨越發(fā)展,率先建成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辦院方針

首頁 > 傳媒掃描

【中國科學報】小江豚過“百歲”

2018-09-12 中國科學報 丁佳
【字體: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供圖

  “旋轉、跳躍,我吃條魚……”最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鰭豚館的一頭小江豚“萌”化了大家的心。經(jīng)過3個多月的精心照料,小江豚身體健康、發(fā)育正常、行為豐富,而且開始頻繁地出現(xiàn)捕魚行為。

  9月10日,白鰭豚館為這頭出生100天的雄性小江豚舉辦了一個簡單的慶?;顒?,祝愿小家伙健康成長。

  活動雖然簡單,但其背后的意義卻非同尋常——這是自2005年中科院水生所成功繁殖全球首例人工飼養(yǎng)長江江豚以來,成活的第二頭小江豚。

  “從母子關系、哺乳行為等多方面的監(jiān)測情況判斷,這頭小江豚成活的概率極大?!敝锌圃核毖芯繂T郝玉江說。

  長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水域的特有珍稀鯨類動物。過去40年來,中科院水生所創(chuàng)建了長江豚類保護的理論基礎,積極參與我國長江豚類保護區(qū)建設、自然遷地保護種群建設和管理等實踐活動,成為我國長江豚類保護最主要的技術支撐力量。

  尤其在江豚遷地保護方面,在早期,鯨類遷地保護理論曾飽受爭議,但研究所科研人員頂住了國內(nèi)外學術界的巨大壓力,力排眾議,與保護區(qū)工作人員一道,推動天鵝洲故道江豚遷地保護。該工作曾獲2008年“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此次“喜當媽”的江豚就是2011年科研人員從鄱陽湖引進的,這頭名叫“福七”的雌性江豚今年9歲。2017年8月,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員通過B超檢查發(fā)現(xiàn)福七疑似懷孕,然后通過孕酮激素檢測進一步確認。

  之后,福七的“待遇”全面升級。

  “我們準備了它最喜歡吃的小鯉魚搭配精挑細選的鲹鰷魚,同時還為它在繁殖廳新裝修了‘產(chǎn)房’,并定期通過B超檢查胎兒的發(fā)育狀況?!卑做掚囵^訓練員主管王超群說,他具體負責福七的孕期護理。

  進入妊娠后期,科研人員對福七的照顧更加無微不至,除了定期的B超檢查,每天還對它的攝食量變化、腹部胎兒體位、生殖裂區(qū)域變化等進行細致的觀察、記錄和評估。

  2018年6月1日,福七進食明顯減少,游動緩慢,而且多有漂浮行為,訓練團隊立刻加強了對福七的觀察。6月2日凌晨1點1分,正在值班觀察的王超群發(fā)現(xiàn)福七生殖孔有黃色膜狀胎衣露出,確認分娩已經(jīng)啟動,隨即通知3名護理人員到位,啟動分娩觀察護理預案。

  4點59分,福七突然快速游動,隨后發(fā)現(xiàn)幼豚的尾頁露出;5點2分,幼豚雙側尾頁露出;6點25分母豚安靜地漂浮于水面,并持續(xù)勾尾,幼豚慢慢娩出。

  然而就在這時,驚險的一幕出現(xiàn)了。與其他母豚分娩行為截然不同的是,可能福七生產(chǎn)時太過平靜,臍帶沒能自動斷開,小江豚受到臍帶的拉扯,不能自動出水呼吸。

  情急之下,王超群和另一位訓練員王致遠馬上跳下水,用手將小江豚輕輕托起,這時臍帶才最終斷開,新生幼豚得以出水,呼吸到第一口新鮮空氣。

  通過與母豚體長的比例估算,判斷新生江豚體長約為75厘米,估計體重為6.5千克,是一個健壯的“小男寶”。

  “小家伙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方向感還不強,像一個小炮彈一樣到處橫沖直撞?!蓖踔逻h說,“盡管這是福七第一次生寶寶,但它表現(xiàn)得很從容,不等我們游出飼養(yǎng)池,它就開始積極帶領并保護小江豚游動,極力避免小江豚撞到池壁?!?/p>

  14點24分,福七將胎盤完整娩出,至此,整個分娩過程順利結束。

  在媽媽的帶領下,小江豚很快就適應了飼養(yǎng)池的環(huán)境,不再撞墻了。兩個小時后,科研人員開始觀察到幼豚用吻部在媽媽腹部頻繁尋找乳頭的行為,但是直到晚上23點52分,科研人員才首次觀察并確認幼豚吃到母乳,小江豚度過了最為關鍵的時刻。

  小江豚前3個月生長非常迅速,營養(yǎng)需求也越來越大。1個月后,小江豚的行為越來越豐富,開始表現(xiàn)出吐水、捕魚、跳躍、追逐等多種行為。

  “8月13日,小江豚吃到自己捕捉的第一條小魚。我們喂媽媽的時候,它還會主動向訓練員要魚吃,有時候還會搶媽媽的魚吃?!蓖醭赫f。

  作為當前長江中生活的唯一哺乳動物和食物鏈的頂端物種,江豚的種群維護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長江的生態(tài)健康狀態(tài)??粗@頭小江豚一天天強壯、獨立起來,還有比這更讓數(shù)十年來為江豚保護矢志不渝的科學家感到欣慰的事情嗎?

 ?。ㄔd于《中國科學報》 2018-09-12 第1版 要聞)

打印 責任編輯:侯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