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創(chuàng)新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賀信中作出的“兩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實現(xiàn)科學技術跨越發(fā)展,率先建成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辦院方針

首頁 > 傳媒掃描

【中國科學報】新型聚合物:“藍色能源”的高效捕手

2018-11-12 中國科學報 呂小羽
【字體:

語音播報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團隊在鹽差發(fā)電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近日,團隊成員周亞紅博士與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特塑中心姜振華教授團隊合作,通過分子功能性精確設計,制備了一系列表面電荷極性/電荷密度可調的功能化聚芳醚的離子型聚合物。研究成果在線發(fā)表于《科學—進展》上。

  據悉,該類聚合物制備了系列Janus三維納米多孔膜,并將其利用于濃差發(fā)電,在50倍濃度梯度條件下實現(xiàn)了2.66 瓦/平方米的功率密度,并在500倍濃度梯度下實現(xiàn)了5.1 瓦/平方米的高功率密度。通過多級膜集聯(lián),可以驅動小型電器等正常工作。

  論文發(fā)表后,該工作被《科學》雜志作為亮點進行報道,國內外多家媒體也對此工作進行了跟進。他們認為該研究推進了在鹽差發(fā)電領域對于限域空間內離子傳輸?shù)幕纠斫?,拓寬了功能化特種工程高分子的應用前景,為設計和制備新型、高效的可持續(xù)清潔能源器件奠定了基礎,展現(xiàn)出巨大應用潛力。

  海水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又稱“藍色能源”,鹽差能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種,廣泛存在于江河的入海處。早在1954年,R.E Pattle教授就預言,當海水和淡水在界面混合時,由于鹽度不同,海水對于淡水存在滲透壓以及稀釋熱、吸收熱、濃淡電位差等濃度差能,且該能量可以被收集及轉化。目前地球上存在著26億千瓦可利用的鹽差能,被認為是一種極其有利用前景的藍色能源。

 ?。ㄔd于《中國科學報》 2018-11-12 第5版 創(chuàng)新周刊)

打印 責任編輯:侯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