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與德國國立科學院(Leopoldina)聯(lián)合舉辦的第一屆雙邊研討會9日在北京開幕,兩國科學院共同簽署并發(fā)表《北京宣言》,共同倡議加強基礎研究并更加重視青年人才培養(yǎng),并承諾進一步加強兩國科學院的互信、共識與合作。
主題為“面向未來,探索未知”的《北京宣言》由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和德國國立科學院院長約爾格·哈克(J?rg Hacker)代表兩國科學院簽署,德國駐華大使葛策(Clemensvon Goetze)等現(xiàn)場見證。宣言指出,人類正面臨著一系列具有全球影響性的嚴重挑戰(zhàn)。加強基礎研究、促進科學進步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面向未來,中德兩國科學院將積極倡導和加強在促進科學發(fā)展和加強基礎研究方面的合作。
通過《北京宣言》,中德兩國科學院共同提出三項倡議:一是加深對科學與基礎研究重要性的認識;二是推進協(xié)同而負責的科學研究;三是為科學進步創(chuàng)造鼓勵的環(huán)境。兩國科學院還承諾:積極向公眾宣傳科學和基礎研究的價值和意義;以“科學面向未來”為主題,舉辦系列專題活動,促進青年科學家的成長;進一步加強互信合作,為科學在國際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知識基礎。
中德科學院首屆雙邊研討會開幕式上,白春禮、約爾格·哈克分別致辭。
白春禮指出,科技史上許多偉大發(fā)明都來自基礎研究的突破。當今世界,滿足人類發(fā)展的需求以及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更需要匯集全人類的智慧和創(chuàng)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促進科學進步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guān)鍵,國際合作也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約爾格·哈克首先祝賀中國科學院今年成立70周年,他表示,基礎研究的發(fā)展源于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好奇,也要求我們打破思維的限制?;A研究為新方法和新技術(shù)的出現(xià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有助于解決當今社會的共性問題。
為期三天的此次雙邊研討會主題為“科學與未來:一切源于基礎研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和克勞斯·馮·克里辛(Klausvon Klitzing)分別做主旨報告,眾多中德頂尖科學家做大會報告。研討會開幕前,中德科學院還舉辦了青年科學家論壇,兩國共36位青年學者分別做專題報告,并與頂尖科學家進行交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