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研究發(fā)現(xiàn),圖像給人的觀感不僅決定了它們被記住的程度,也決定了人們對看圖像時長的感知。該研究結果或有助理解時間如何被感知。相關成果近日發(fā)表于《自然-人類行為》。
時間知覺是人類意識的一個特征,但大腦記錄、理解時間的能力卻少有研究。雖然有些研究提出存在客觀“體內鐘”的假說,但其他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遇到的刺激物的性質對時間的主觀感知有著直接影響。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Martin Wiener和同事對170人開展了一系列實驗。他們先讓參與者以不同的時長觀察各種圖像,再問他們認為自己看了多久。研究者將這些結果與一個神經網絡模型相結合,發(fā)現(xiàn)時間感知受到圖像性質的影響,如場景大小、圖像內雜物數(shù)量,以及場景的難忘程度。
具體而言,大型場景和難忘的圖像似乎能讓時間“膨脹”,即人們感知中自己看圖像的時間超過了他們實際觀看的時長,而場景雜亂的圖像會讓時間“收縮”。研究還表明,時間和難忘程度會互相影響,人們對觀看更難忘圖像的時長估算更準確,而感知中觀看時間更長的圖像也更令他們難忘。
Wiener和同事指出,這些結果或有助于理解人類視覺、記憶和時間感知之間的關系。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4-01863-2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