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語音播報
美國科學家報告了環(huán)繞小型主帶小行星(152830)Dinkinesh的首個經確認的相接雙衛(wèi)星(兩個緊密連接的天體)的觀測結果,Dinkinesh系統(tǒng)出人意料的特性表明,其主帶內的小行星或比之前認為的更復雜。相關研究近日發(fā)表于《自然》。
約有15%的小型近地小行星擁有一顆環(huán)繞的衛(wèi)星。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露西號(Lucy)任務發(fā)現(xiàn),Dinkinesh被一個相接雙衛(wèi)星環(huán)繞,Dinkinesh位于火星和木星間的主小行星帶內緣。這一發(fā)現(xiàn)提出了這類天體如何形成并存在的問題。
美國西南研究院的Herold Levison與合作者報告稱,Dinkinesh直徑約為720米,對其觀測顯示,它被一個衛(wèi)星環(huán)繞,這個衛(wèi)星由兩個大小相似的瓣組成,直徑分別為210米和230米。研究人員將該衛(wèi)星命名為Selam。Selam距離Dinkinesh約有3.1千米,約52.7小時運行一周。
Dinkinesh赤道上存在的明顯槽溝和山脊表明,該小行星可能因為自轉速度和定向的變化失去了物質。研究者認為,Selam可能由這次事件拋射出的物質形成。Selam有兩個大小相似的瓣可能意味著大小在衛(wèi)星形成過程中是個重要因素。Levison和同事認為,讓這兩個不同天體必須以很低的速度接近,才能保證兩個瓣的存在。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378-0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