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經過數十年發(fā)展,半導體工藝制程不斷逼近亞納米物理極限,但傳統硅基集成電路難以依靠進一步縮小晶體管面內尺寸來延續(xù)摩爾定律。發(fā)展垂直架構的多層互連CMOS邏輯電路,從而獲得三維集成技術的突破,是國際半導體領域積極探尋的新路徑之一。
由于硅基晶體管制備工藝采用單晶硅表面離子注入的方式,較難實現在一層離子注入的單晶硅上方再次生長或轉移單晶硅。雖然可以通過三維空間連接電極、芯粒等方式提高集成度,但是關鍵的晶體管始終分布在最底層,無法獲得z方向的自由度。
近日,山西大學教授韓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李秀艷、遼寧材料實驗室副研究員王漢文、中山大學教授侯仰龍、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周武等合作,提出了全新的基于界面耦合(理論表明量子效應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p-摻雜二維半導體方法。該方法采用界面效應的顛覆性路線,工藝簡單、效果穩(wěn)定、可以有效保持二維半導體本征的優(yōu)異性能。進一步,利用垂直堆疊的方式,該研究制備了由14層范德華材料組成包含4個晶體管的互補型邏輯門NAND以及SRAM等器件。這一創(chuàng)新方法打破了硅基邏輯電路的底層“封印”,基于量子效應獲得了三維垂直集成多層互補型晶體管電路,為后摩爾時代未來二維半導體器件的發(fā)展提供了思路。
5月29日,相關研究成果以Van der Waals polarity-engineered 3D integration of 2D complementary logic為題在線發(fā)表在《自然》(Nature)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納米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遼寧材料實驗室、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的支持。
二維半導體三維集成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